式文化
式文化 >> 清明节

清明节

清明节

 

   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,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,在仲春与暮春之交,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,传统活动为扫墓。扫墓俗称上坟,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。

    按照旧的习俗,扫墓时,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,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,再将纸钱焚化,为坟墓培上新土,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,然后叩头行礼祭拜,最后吃掉酒食回家。唐代诗人杜牧的诗《清明》曰:“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借问酒家何处有?牧童遥指杏花村。”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。

        清明节,又叫踏青节,按阳历来说,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,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,也正是人们踏青的好时候,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,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。在古时,还有一种说法,就是“三月节”。   

    在古人的观念里,108是代表完满、吉祥、久远、高深的大数,把清明放在冬至后第108天,是有很深的含义。清明的得名,不仅缘于万物此时的生长清洁明净,也缘于这一时期的太阳也是清新的太阳,流转于这一时期天地之间的阳气,也是清新的阳气。

 

覆坟
    

    清明祭祖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,基于对先人的感恩和尊重,古人因此重视墓葬的质量。而风水本意并非出于后人的功利,而是出于对先人骸骨的保护,所以每年清明扫墓除了怀古,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覆坟,简单地说就是看看墓地是否完好,及时清理和修整。
    坟的外观好坏一眼可见,而坟内的情况难以预料,古代地师却可到坟前即指出地下情况:“这坟灌水那坟翻棺”,甚为神奇。因为古代风水学认为地下棺木不正,先人骸骨受虫水侵蚀会影响后代的命运,所以覆坟之法非常有必要。其实地师也不是神仙,只是多年经验总结成口诀快速应用而已。
    那些口诀很详细很长篇,总结起来无非是看碑看草,评价标准有以下几点:
    首先墓碑要干净整洁。碑旧无妨,有缺裂却是大忌讳,这代表后代近年有意外凶灾。碑上有黑点,颜色发青发黑也不好,这往往代表后代有慢性病。
    然后是看草。很多朋友到了墓地就马上开始除草,其实古代地师会先把各地点的草连根拔起来看看,第一看草根是否洁白健壮,第二闻一下根上的土有没有异臭之味,如根部缠弱土湿腐臭,地下棺木就有可能被水和植物根部侵缠,会造成后代事业艰难,官司缠身。
看草的标准比较多,实用而重要的有两点:
    一是不要出现反季节的草情。春夏之际漫山皆绿,独此坟上草枯黄;秋冬时节万物收敛,这坟上却青草抽嫩芽,这两种情况都是诡异而不合常理的,不合伦常时节的现象就是凶兆。
第二要注意草势和山上其他地方的比较。坟上草弱,低头软茎,可能是此坟不得龙脉生气,代后运气不足;相反山上处处不起眼,独此坟上草势高大良好,很可能是坟下土质湿度太大,过度腐化造成营养过剩,这样坟下棺木骸骨会被水浸泡不能正常腐化,古称此为“荫尸”,是极凶之兆。追远、敦亲睦族及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