式文化
式文化 >> 红尘道德经——地理示道

红尘道德经——地理示道

地理示道

——《红尘道德经》

 

  《道德经》第一章
道可道,非常道;名可名,非常名。无名天地始;有名万物母。常无,欲以观其妙;常有,
欲以观其徼。

 

    道家讲道,又不讲道。“ 道可道,非常道”, 一讲就错,因为用一般的话讲不明白。不讲又不甘心,因为道是拯救人类的唯一之路。于是在《道德经》第一章第一行字,就写下“可道非常道”的经典,把想讲的欲火先泼一盆冷水,风向一转换个角度去表达。

     “无”是天地的开始,“ 有”是万物的母亲。无和有是对立的,却共同生育出天地万物;阴和阳也是对立的,却“一阴一阳之谓道”。 想了解道吗?听和讲都不是办法,第一章里面的“观”字才是不二法门:[常无,带着虚空淡泊的心态,才能感知无形无迹的力量和规律;常有,带着洞察世情的眼睛,才能看到缤纷迷象后的真相和界限。]
    佛不能学,只能观。道也不能学,只能观。世上一切哲学一切终极的知识,都不是用文字语言能清晰表达的,正如我无法向您描述山谷中摇响松涛的风的味道。风水能学吗?风水不是用来学的,也不是用来算的,风水是用来看的,只有看得足够多才能悟出其中的美丑善恶,才能感悟其中的意义和深情,才能以审美天地的心去审美生命之大,才能明白人类为何要师法大地,因而得到真正的重生。风水师是大地的观察者,更是人世的观察者,此观察即是[学]与[悟]。这种领悟事关个人利益,社会公益,事关人生的意义与以及如何面对无以名状的社会和世界,面对转眼即逝的快乐和无尽的苦难。
    《道德经》讲的不是现代意义的道德,在此书中,道指向一个拥有无数看不清的脸孔的大趋势,德是指走向道的方法。当然,以“可道非常道”的原则,这个解释也不全面。正如老子在《道德经》中以许多方法去比喻道,道曰大,远,幽,无,天下谷,其比喻丰富活泼,缺一不可。但是《道德经》只有五千字,就算老子用足五千字去比喻道都无法给我们全貌,无数学者为《道德经》注解发阐,却还没有人从与人最有缘份的大地着眼看道。《道德经》说:[九层之台,起于垒土。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]从足下的垒土观照道的奥义,正是《道德经》给我们的启示。
    下笔此文的前两天,一位北京读者和我联系上,他说已故的爷爷是风水师,爷爷曾告诉他想学风水就要先看懂《道德经》。 他问我:“ 老师,您认为《道德经》里有风水吗?”红尘那一刻的感动有如站在古代地师所点的龙穴之上,那种隔世交流的共鸣难以形容。我沉思良久才回答他:“ 我赞同您爷爷的观点,《道德经》里有风水。不过学风水不能只看《道德经》,相反只看《道德经》也不能学会风水。可是,当您在任何学问上走得足够远,研究得足够深,爬得足够高,您就会遇到《道德经》。”
    道与风水的互相观照,是红尘最想和大家分享的领悟。道对现代社会的分析与预见,解决与方向,是人类智慧中最接近真理的体系。香格里拉的藏文原意是“心中的日月”,我们苦苦追寻的人类福地不只是无污染的肥沃田野,不只是无外人入侵的山谷,不只是包容各种思想宗教各种生命共存的小世界,不只是还没有被破坏的自然环境。《 道德经》是指引我们向“心中的日月”前行的手指,是教导我们建造香格里拉的蓝图,而我将努力用风水学最可亲易懂的面目,从大地之道开始,和您一起观照“心中的日月”。